博文通才-中国人的教育法要

讲师:吴孟恩 发布日期:09-09 浏览量:1079


博文通才—中国人的教育法要



一、课程背景:

《学记》言:“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管子·权修》言:“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培养人才的意义重大,培养人才也并非容易之事。

当代中国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其根源在于传统文化的缺失和外来式教育在本地的

水土不服。

中国人要有中国人特有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不是某个人创立的,而是中华文明从

古至今沉淀下来的。面对诸多教育问题,找回根本,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回归中国的传

统教育模式,才会对当代教育有所帮助。

本课程针对诸多教育问题深入剖析,系统阐明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以期解决当代教

育问题,从而走向博文通才之路。

二、课程收益:

1.了解当代教育面临的共性问题。

2.理解中国人的教育目标—思想高度、事业高度和品格高度。

3.掌握中国人的教育模式,走向通才之路。

三、培训对象:

学生家长、教育工作者及其他对教育关注者

四、培训时间:

半天到一天

五、课程大纲:

一、当代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育体制的问题——改革之难

教材的问题——

教师的问题——师德

学生的问题——

家长的问题——

课外班的问题——

教育品牌——

弟子规班——

二、传统教育模式

总纲

1、为学

(1)以经学为根基——有本之木

以史学为主干——深入主线

以先秦诸子为枝——拓展宽度

以汉魏诗文为叶——文人情怀

(2)次第:

2、思想

通孔孟之道——圣贤之道

达孙吴之机——善用变化

悟黄老之智——圆转阴阳

明数理化之技——与时俱进

树泽被苍生之志——心怀天下

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感通天地

游历名山大川开恢宏气概

遍访民间疾苦以充实胸臆——路行万里

肩担生民之重任,腹藏安邦之良策——达义识时

3、事业

视资质、志向、机缘之不同

为政则文能安邦

从军则武能定国

研究数理化则理能强国

为交易则商能富国。

4、品格

(1)达则兼济天下

为国为民做番事业,功在当时,名垂后世

怀悲天悯人之心,布恩泽兆民之德,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穷则独善其身

持节守道,奉亲敬老,教子育后,和睦友邻

绝谄媚富贵之容,杜骄矜贫贱之态,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三、通才之路

幼而学

壮而行

上致君

下泽民

分享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