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

讲师:栗强 发布日期:11-12 浏览量:470


曾 国 藩 修 身 十 二 法



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

,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出处】:《礼记·孔子闲居》:“清明在躬,气志如神。”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诗经·小雅·无保》月恒:上弦月。好像上弦月逐渐圆满。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复卦第二十四

复:亨。 出入无疾,朋来无咎。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

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 七日来复,天行也。 利有攸往,刚长也。

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

省方。

初九:不复远,无只悔,元吉。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鼎:元吉,亨。彖曰:鼎,象也。 以木巽火,亨饪也。

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

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象曰:木上有火,鼎

;君子以正位凝命。

 

问:“天地之心,虽静未尝不流行,何为必于复乃见?”曰:“

三阳之时,万物蕃新,只见物之盛大,天地之心却不可见。惟是一阳初复,万

物未生,冷冷静静;而一阳既动,生物之心闯然而见,虽在积阴之中,自藏掩

不得。此所以必于复见天地之心也。”铢曰:“邵子所谓‘玄酒味方淡,大音声正

稀’,正谓此否?”曰:“正是此意,不容别下注脚矣。”又问:“‘天心无改移’谓

何?”曰:“年年岁岁是如此,月月日日是如此。”又问:“纯坤之月,可谓至静

。然昨日之静,所以养成今日之动;故一阳之复,乃是纯阴养得出来。在人,

则主静而后善端始复;在天地之化,则是终则有始,贞则有元也。”曰:“固有

此意,但不是此卦大义。大象所谓‘

至日闭关’者,正是于已动之后,要以安静养之。盖一阳初复,阳气甚微,劳动

他不得,故当安静以养微阳。如人善端初萌,正欲静以养之,方能盛大。若如

公说,却是倒了。”

冬至子之半

 



宋代易学家邵雍根据《周易·复卦》的卦象及其象征意义写了一首《咏冬至》诗云:



 

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

玄酒味方淡,大音声正希。此言如不信,更请问包牺。

周代贵族举行与饮酒有关的礼仪活动时,常在酒尊旁边摆一壶清水——称之为“玄

酒”。玄酒是水不是酒,也不供人直接饮用,但它在礼仪中比酒更受尊崇,行礼

者摆列盛酒的酒尊和盛玄酒的“玄尊”时,总是将后者放在更重要、更尊显的位

置。天子、诸侯等,往往用特制的铜镜“取水于月”(其实是收集露水)以供玄

酒之用,这种高级的玄酒号称“明水”。玄酒与明水来源有别,性质、用途则无

不同,故可通称为“玄酒”。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朱柏庐《治家格言》开头第一句,原句是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

五、读史:丙申年购《二十三史》(《三国志》及以前三部史书合称“前四史”。明

朝时,以《元史》及以前诸史为正史,称“二十一史”。清朝乾隆年间,《明史》行

世,与此前的正史合称“二十二史”,后又将《旧唐书》并入其中,从而得“二十三

史”。后又有人将早已散佚的《旧五代史》依据《永乐大典》等辑录整理成书,经乾

隆皇帝钦定,与“二十三史”合称“二十四史”,成为过去传统史学领域中的“正史

”。),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惮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

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页,间断不孝。

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功夫。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八、保身:十二月奉大人手谕:“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九、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十、月无亡所能:每月做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

耽著,最易溺心丧志。

《论语·子张篇》。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十一、作字:早饭后做字半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凡事不待明日,

愈积愈难清。

十二、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唐鉴〗(生卒年不详)字境海,清湖南善化(今长沙市)人。嘉庆十四年(

1799)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历任浙江道御史、广西平乐

知府,宁池太平道,江安粮道,山西按察使、浙江布政史、太常寺卿等。所至

革陋规,不以一钱自污。安抚瑶族,立五原学舍,延师教读。海疆事起,严劲

琦善、耆英等,直声震天下。致仕。咸平时召入京,进对十五次,中外利弊,

无所不罄。将起用,以老力辞,赏加二品南还。主讲金陵书院,倭仁、曾国藩

、吴廷栋等皆从其考问学业。学宗朱熹,笃信谨守。主张圣人之学,格致诚正

、修齐治平而已。离此者为叛道,不及此者为远道。谓朱熹得二程之嫡传,以

《大学》之纲领条目,示学者为学次第;以《中庸》天道人道,明孔传授心法;以

居敬穷理,为尊德性道问学功夫。集诸子之大成,救万世之沉溺,其心其道,

何异于颜、曾、思、孟?后之学者,应循其次第,如何格致,如何诚意,如何

正心修身、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笃行之,由忠恕以至一贯,亦复何可限量

?认为学之所以异,道之所以歧,儒之所以不真,皆由不识格致诚正而已!喜

欢空谈者,索之于昭昭灵灵,而障于内;守残编者,逐之于纷纷藉藉,而蔽于

外。此二者,皆过也!主张学以敬居穷理为宗,此外皆邪经;认为检摄于外,

只有“整齐严肃”四字;持守于内,只有“主一无适”四字。谓经济之学,即在义

理之内。认为王学足乱圣道藩篱,故著《国朝学案小识》十五卷,以陆陇其、张

履祥、陆世仪、张伯行四人为传道,余为翼道、守道。著《朱子学案》,以发朱

子之学。他著有《易牖读易识》、《读易后身录》、《读礼小事记》、《四经拾遗》、

《四砭齐省身日课》、《平瑶纪略》、《朱子年谱考异》、《诗文集》等。

 

 

1811年(嘉庆十六年)11月26日生于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乡天平村,

乳名宽一。   

1815年(嘉庆二十年)5岁 在家识字读书。一年后入家塾“利见斋”。   

1826年(道光六年)16岁 春,应长沙府试(童子试),名列第七

1830年(道光十年)20岁

就读于衡阳唐氏宗祠,师从汪觉庵。一年后转入湘乡涟滨书院。改号涤生。

  

1833年(道光十三年)23岁 秋,参加湘乡县试,考取秀才。   

1834年(道光十四年)24岁

春,入岳麓书院。秋,参加乡试中第三十六名举人。冬,入京准备会试,途径

长沙,始与刘蓉交往。   

1835年(道光十五年)25岁 4月,会试落第,留京寓长沙会馆读书。   1

836年 (道光十六年)26岁

春,恩科会试再次不第,出京返家。至长沙,与刘蓉、郭嵩焘在湘乡会馆相聚

两个月。   

1838年(道光十八年)28岁

会试中第三十八名贡士。试后改名国藩。殿试取在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

出身。朝考列第一等第三名,道光帝拔置第二名。授翰林院庶吉士。年底乞假

返家。   

1839年(道光十九年)29岁

夏,出衡阳,谒杜工部祠、石鼓书院。秋,出邵阳,察访武岗、新化、兰田、

永丰。12月,子纪泽生,离家起程赴京。本年起始作日记,持之以恒,至终不

辍。   

1840年(道光二十年)30岁

5月,庶吉士散馆,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检讨。

7月,得病,经欧阳兆熊、吴廷栋治疗、护理,两月始愈,三人遂成好友。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31岁

8月,偕倭仁往谒理学大师唐鉴,请教治学之方,检身之要。“考德问业”,“为

义理所熏蒸”。11月,任国史馆协修,遍鉴前史,辨具得失。是年,喜读胡林翼

赠送的《陶文毅公文集》。写作《里胥》,直道民间疾苦,鞭笞腐败吏治。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32岁

致力程朱之学,每日必做日课:早起、主敬、静坐、读书不二、读史、谨言、

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门。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33岁

4月,升任翰林院侍讲。7月,钦命为乡试(四川)正考官。8月,补授翰林院侍

讲。12月,充文渊阁校理。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34岁

8月,郭嵩焘引江忠源来见,结为师生。派充翰林院教习庶吉士。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35岁

10月,升翰林院侍讲学士。李鸿章入京会试,以年家子投其门下受业。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36岁

1月,充文渊阁直阁事。自书其书舍曰:“求阙斋”。夏秋间,养病城南报国寺,

与同寓刘传莹就汉学、宋学深入研讨,知学须返本务要,“执两用中”。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37岁

7月,升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街。11月,钦派武会试正总裁,殿试读卷大臣

。   

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38岁

3月,子纪鸿生。10月,辑录古今名臣大儒言论,按修身、齐家、治国三门分三

十二目辑成《曾氏家训》。   

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39岁 2月,升授礼部右侍郎。9月,署兵部右侍郎。

  

1850年(道光三十年)40岁

4月,上《应诏陈言疏》,直揭官场“委靡因循”、官吏“畏葸”“柔靡”。“今日所当

讲者,惟在用人一端耳”。7月,兼吏部左侍郎。   

1851年(咸丰元年)41岁

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组织起义。5月,上《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

,咸丰帝“怒掷其折于地”欲罪之。   

1852年(咸丰二年)42岁

1月,上《备陈民间疾苦疏》。7月,任江西乡试正考官。行抵安徽太湖县小池驿

,得母讣闻,回籍奔丧。10月初抵家。太平军出广西、入湖南,9月攻长沙,1

0月取决岳州。   

1853年(咸丰三年)43岁

1月21日,接帮办湖南团练旨。经郭嵩焘力劝出保桑梓。30日,抵长沙与湖南巡

抚张亮基商办团练。3月19日,太平军攻占江宁,定都为天京。9月,奏准移驻

衡州练兵。11月,建衡州船厂赶造战船。派人赴广东购买洋炮,筹建水师。

  

1854年(咸丰四年)44岁

2月25日,奉命率师出征太平军。发布《讨粤匪檄》。命褚汝航为水师总统、塔齐

布为陆军先锋,统率17000人,挥师北上。5月,兵败靖港,投水自裁获救。7月

25日,重整水陆各军后,出师攻陷岳州。10月14日取武昌。咸丰帝令其部署理

湖北巡抚。7天后收回成命。改赏兵部侍郎衔。12月2日攻陷田家镇。



分享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