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课程:《智慧建筑:客户开发维护与谈判技巧》

讲师:王越 发布日期:05-27 浏览量:48


-1076960-911225414528031750智慧建筑

客户开发维护与谈判技巧

93853052705

资深导师:王越

适合人员:

‌销售总监‌:精准筛选高价值客户,提升转化率

‌客户经理‌:分层打击决策链,加速项目成交

‌商务拓展经理‌:挖掘新兴渠道,抢占市场先机

‌大客户经理‌:定制政企需求方案,强化标杆背书

‌售前技术支持‌:量化方案价值,击溃竞品威胁

‌销售工程师‌:技术匹配精准谈判,缩短决策周期

‌渠道经理‌:聚焦核心渠道资源,提升响应效率

‌项目经理‌:预判谈判风险,保障交付可控

‌客户成功经理‌:闭环满意度管理,延长客户生命周期

培训收益:

掌握客户精准画像,提升线索转化率

优化资源分配,聚焦高价值客户群体

缩短销售周期,精准匹配客户需求阶段

降低无效沟通,提升销售团队效率

构建政府/企业客户分层攻单策略

量化方案价值,增强客户决策信心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规避合作隐患

强化谈判准备,提高商务条款胜率

设计差异化方案,突破竞争对手壁垒

提升客户记忆点,延长决策窗口期

课程大纲:

第一章、销售线索的筛选与评估;

第一节、明确线索来源与画像;

第一、行业聚焦;

一、政府及公共事业客户;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

三、建筑工程 / 总包企业;

四、物业管理与商业地产;

五、产业园区与工业客户;

第二、线索来源;

一、线下线索;

1、行业展会;

2、政企对接会;

3、陌拜与圈层渗透;

4、生态伙伴合作;

5、老客户转介绍;

二、线上线索;

1、官网与内容营销;

2、B2B 平台与搜索引擎;

3、社交媒体与社群运营;

第三、为什么要细分线索来源?

一、不同客户群体对渠道接受度有差异;

1、年轻群体偏好社交媒体和移动端;

2、传统企业更依赖线下展会或直销;

二、不同渠道吸引的客户群体存在差异;

1、通过行业展会获取的客户更关注产品专业性和定制化;

2、社交媒体引流的客户更看重品牌调性和互动体验。

三、不同渠道进入的客户,所处阶段不同;

1、搜索关键词 “价格最低” 的客户可能处于决策阶段;

2、通过内容营销吸引的客户可能处于认知阶段;

3、来自行业论坛的客户更关注技术参数;

4、通过转介绍的客户更重视信任背书,需提供成功案例;

四、不同渠道客户对服务时效、沟通方式的要求存在差异;

1、线上咨询客户需要即时响应

2、线下客户更注重面对面服务体验

五、识别高价值来源的渠道;

1、如何识别高效渠道?

1.1、转化率不同;

2.2、获客成本不同;

2.3、响应速度不同;

2.4、客户质量不同;

2、集中资源优先服务核心渠道;

六、适应市场变化,识别新兴渠道机会;

1、市场环境在不断变化,客户来源渠道也在不断演变;

2、发现潜力渠道,提前布局,抢占市场先机;

第二节、线索筛选与评估管理;

第一、筛选线索的依据;

一、项目预算匹配度评估;

二、决策链清晰度评估;

1、决策层级;

1.1、企业客户

1.2、政府项目

2、关键人;

技术决策者(总工) vs. 预算决策者(采购负责人)。

3、无效信号;

三、需求及紧迫度评估;

1、新建项目

1.1、设计阶段(易介入)

1.2、施工阶段(需抢进度)

1.3、交付阶段(仅能做改造)

2、改造项目

3、紧迫度分级;

四、潜力与战略意义评估;

1、短期潜力

1.1、单项目规模

1.2、复购可能性

2、战略价值

2.1、行业标杆

2.2、政策红利

2.3、技术沉淀

五、技术匹配度分析;

六、竞争对手威胁评估;

1、差异化优势;

2、风险预警;

七、风险评估;

1、资金风险;

2、技术风险;

3、商务风险;

第二、线索优先级排序;

一、打分权重(总分 100 分);

预算匹配度(20 分)+ 决策链(15 分)+ 需求紧迫度(15 分)+ 潜力与战略(20 分)+ 技术匹配(15 分)+ 竞品威胁(10 分)+ 风险(5 分)

二、分级标准;

第三节、制定个性化销售方案;

第一、精准定位需求类型;

一、根据客户类型划分;

1、政府客户;

政策合规性(如双碳目标)、政绩标杆、财政预算规范性、国产化率、数据安全

2、开发商;

提升项目溢价、降低后期运维成本、满足绿色建筑认证要求

3、总包方;

缩短工期、控制成本、减少技术风险

4、企业类;

节能降本、管理效率提升、符合行业监管要求、ROI周期

二、根据行业场景聚焦;

1、智慧医院;

2、产业园区;

3、商业综合体;

4、文博场馆;

5、学校教室;

第二、客户潜在需求分析;

一、合规需求

二、成本焦虑

三、技术瓶颈

四、管理痛点

五、政策机遇

六、战略诉求

第三、决策链分层打击;

一、高层决策者(董事长/分管副市长)

二、技术部门(CTO/总工程师)

三、财务部门(CFO)

四、业务部门(物业总监/工程部长)

五、外部影响者(设计院/监理单位)

六、政策监管方(住建局/大数据局)

第二章、方案呈现的逻辑结构与重点突出技巧;

第一节、方案呈现逻辑设计;

第一、行业趋势锚定;

一、政策与行业趋势分析;

二、技术趋势解读;

三、市场需求洞察;

四、地方性补贴匹配;

五、标杆案例实证;

第二、客户痛点诊断;

一、客观描述客户现状;

1、设计阶段

2、施工阶段

3、运维阶段

二、用数据揭示当前损失;

三、放大问题后果;

第三、价值量化展示;

一、经济账

二、非财账

三、风险账

四、政治账

第四、实施路径规划与保障;

一、实施路径;

二、实施保障;

三、生态合作背书;

第五、竞品对比可视化;

一、对比维度

二、公司方案

三、竞品方案

四、客户当前状态

五、客户价值

第六、商务可行性设计;

一、预设顾虑解决方案;

1、技术复杂性与实施难度

2、成本投入与回报周期

3、数据安全与系统风险

4、后期维护与升级难题

5、兼容性与行业标准

二、三维保障体系;

1、技术风险规避;

2、合作风险保障;

3、资金风险压力;

三、敏捷交付路径;

第七、标杆案例收尾;

一、同地域

二、同类型

三、同痛点

第二节、行动召唤层(缩短决策周期);

第一、阶梯式推进;

第二、最小可行性方案;

第三、风险对冲设计;

第四、超额收益分成;

第三节、不同场景重点突出;

第一、根据不同的阶段;

一、初次拜访(问题识别期)

二、需求确认会(方案规划期)

三、方案比选会(决策评估期)

四、高层汇报会(战略决策期)

五、预算审批(临门期)

六、实施复盘(续约期)

第二、根据不同客户需求;

一、价格敏感客户;

二、风险厌恶型客户;

三、技术型客户;

四、竞争对手已介入;

五、客户业务扩张期;

六、客户处于降本增效阶段;

七、时间敏感型;

第四节、记忆点留存设计;

第一、为什么要设计记忆点?

一、遗忘曲线的威胁;

二、信息过载的困境;

三、决策依赖记忆锚点;

第二、记忆点设计的方法;

一、对抗遗忘的“三的法则”;

二、数字公式法;

三、类比冲击法;

四、24小时记忆强化;

第三章、谈判技巧与成交策略;

第一节、谈判前期的准备工作;

第一、资料弹药准备;

一、价值证明包;

1、数据可视化报告;

2、客户证言视频;

3、政策匹配清单;

二、技术方案模板;

1、不同的客户类型;

2、对应的推荐方案;

3、差异化核心价值点;

三、风险预案库;

1、价格质疑

2、技术质疑

3、实施周期

4、后期维护

第二、团队协同准备;

一、角色分工表;

1、技术支援;

2、法务保障;

3、高层背书;

4、商务经理;

二、授权边界确认;

1、财务边界

2、技术边界

3、信息边界

4、风险边界

5、资源边界

6、时间边界

第三、情景预演,打造条件反射;

一、客户攻击点;

二、反制的策略;

三、可视化证据;

四、预判客户要求降幅;

五、让步维度-谈判筹码设计;

1、技术类筹码

2、服务类筹码

3、商务类筹码

4、资源类筹码

六、可置换的条件;

七、底线管理清单;

第四、竞品防御体系,预埋杀招;

一、情报收集与弱点挖掘;

1、技术弱点;

2、服务弱点;

3、商务漏洞;

4、交付黑历史;

二、本公司应对武器;

三、可视化证据;

四、压力测试模型;

第五、风险预判表;

一、风险类型;

1、需求偏离风险

2、政策风险

3、竞争风险

4、支付风险

5、合同条款风险

6、市场风险

7、合同主体风险

8、交付风险

二、预警信号;

三、风险评估维度

四、应对方案;

第二节、谈判的目标设定;

第一、谈判目标的分类;

一、核心业务目标;

1、项目报价

2、技术方案

3、交付周期

4、付款条件

二、战略延伸目标;

1、样板工程

2、数据归属

3、后续维护

三、风险控制目标;

1、违约责任

2、知识产权

3、验收标准

第二、目标设定方法;

一、谈判目标设定依据;

1、客户维度

2、项目维度

3、技术维度

4、项目成本

5、客户预算

6、市场行情

二、谈判目标分级矩阵;

1、必赢项

2、争取项

3、保底项

三、建立项目红线清单;

1、不接受垫资超过合同额30%

2、拒绝开放核心算法源代码

3、规避无限期免费运维条款

第三节、谈判中妥协与让步;

第一、让步原则;

一、价值对等原则;

1、首轮技术让步

2、二次服务让步

3、三次付款调整

4、风险共担条款

二、阶梯递进原则;

三、风险对冲原则;

四、动态置换原则;

第二、让步禁忌与破解;

一、过早暴露底线;

二、无条件让步;

三、让步幅度失控;

四、让步风险防控

第三、让步阶梯模板;

一、预判客户需求;

二、我方初始立场;

三、可让步空间;

四、对应回报要求

第四节、异议预判与话术应对;

第一、价格类异议

一、常见异议

“太贵了”“别人家更便宜”

二、成本重构法

1、初始成本

设备报价 1200万

2、隐性成本节约

智能预调试减少20%施工变更

3、生命周期价值

能耗管理系统年省电费150万

4、风险规避价值

自研设备免接口费

第二、效果类异议

一、质疑效果真实性;

1、技术原理:用通俗类比解释技术逻辑

2、实验数据:展示实验室/小场景验证结果

3、规模验证:提供同规模项目完整周期报告

二、对比竞品效果优势;

1、效果维度拆解术

2、成本-效果平衡公式

三、担忧效果持续性;

1、技术保障

2、服务保障

3、合约保障

第三、风险类异议

一、技术实施风险

二、交付延期风险

三、系统兼容风险

四、政策合规风险

第四、合作惯性异议

第五、决策类异议

第六、服务类异议

第四章、客户满意度调查提升客户忠诚度;

第一节、明确调查目标与设计问卷;

第一、聚焦核心指标;

1、技术维度

2、服务维度

3、交付效率

4、售后响应

5、价值维度

6、关系维度

第二、精准样本选择;

一、区分客户类型;

二、按项目规模分层;

三、分层分类调研;

四、优先覆盖样本;

第三、潜在需求洞察;

第二节、数据分析与结果应用。

第一、客户关系管理;

一、高价值客户维护

二、风险客户挽回

三、商机挖掘应用

第二、核心分析模型;

一、优势区(高重高满)

二、改进区(高重低满)

三、机会区(低重高满)

四、维持区(低重低满)

第三、分级改进机制

一、问题级别

二、响应标准

三、责任部门

四、整改要求

五、验收周期

六、闭环验证

分享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