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末等调整与不胜任退出机制建设》

讲师:陈韬 发布日期:05-26 浏览量:92


《国有企业末等调整与不胜任退出机制建设》——优化组织效能,激活人才队伍

主讲:陈韬老师

【课程背景】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与国内深化国企改革的双重背景下,国有企业正面临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能”转型的关键阶段。国务院国资委明确提出,到2025年国有企业必须普遍推行末等调整与不胜任退出制度,旨在打破“铁饭碗”“铁交椅”惯性,以破解新三能中“干部能上不能下、人员能进不能出”的管理顽疾,构建市场化、动态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本课程立足国企改革深化行动要求,结合政策解读、标杆案例与数字化工具,系统解析末等调整与不胜任退出机制的设计逻辑、合规路径与具体实施措施,助力企业实现“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性循环。

【课程收益】

深度解读国资委“2025全面推行”政策内涵,构建科学机制,强化管理效能,借鉴标杆案例,提炼推行过程中的风控点,如何建立、如何规避、如何推行落地。

【课程特色】

能够吃透国家政策、实际案例(含机制主框架内容、风控点规避)并能对照自己公司实际情况、推动的方法及技巧)、现场互动并解答企业实际困惑和问题。

【课程时间】1天(6小时)

【课程对象】国有企业改革绩效薪酬改革小组成员、中高层管理者、人力资源相关人员。

【课程形式】

政策+案例双线驱动,工具+场景深度融合,专家+学员互动赋能,课前通过线上问卷收集企业现行机制痛点做出诊断,定制化调整课程内容 ,课后跟踪可提供线上专家答疑服务,确保知识转化可持续。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政策解读

1. 政策出台背景

2. 核心政策点解读

第二部分:核心机制设计逻辑

1. 末等调整的核心规则(五个方面)

2. 不胜任退出的判定框架

a 胜任力模型:业绩指标(量化)+能力素质(行为评估)

b退出路径:协商解除、内部竞聘、市场化退出(如协议离职)

3. 避免机制化的关键原则

a公平性:数据导向,避免主观评价偏差

b合法性:符合《劳动合同法》及企业规章制度

c人性化:给予改进机会与过渡支持

第三部分:实施流程与操作要点

一:绩效评估与不胜任认定

1. 科学设计考核体系

a量化指标(如KPI、OKR)与定性评估(360度反馈)结合

b建立“红黄牌”预警机制

2. 规范评估程序

a成立联合评估小组(HR、业务部门、合规部门)

b员工申诉通道与复核机制

二:沟通与改进计划

1. 绩效反馈面谈技巧

a数据事实呈现,避免情绪对抗

b如何编制《绩效评估报告》(含制定PIP(绩效改进计划)模板与跟踪表 )

2. 改进支持措施

a培训资源倾斜(技能提升课程、导师制)

b设定3-6个月改进观察期

三:调整或退出执行

1. 末等调整实施

a转岗匹配:内部人才市场机制与岗位双选会

b 降职降薪:薪酬带宽调整与职级体系联动

2. 不胜任退出操作

a 法律合规:协商解除协议模板、经济补偿计算标准

b 员工关怀:职业辅导、外部就业资源对接

第四部分:风险防范与争议处理

1. 法律风险防控

a 避免“违法解除”陷阱:证据链完整性(考核记录、改进通知)

b 制度合规性审查:民主程序公示、制度备案

2. 员工关系管理

a 舆情预案:内部沟通口径与外部媒体应对

b 心理疏导:EAP(员工援助计划)介入

第五部分:典型案例解析

1. 成功案例

1:某地方城投集团“末位10%强制流动”机制与内部活水计划

2:某央企“双合同管理”下的退出实践

2. 失败教训

案例:某企业劳动仲裁败诉分析

第六部分:合规的竞争上岗机制设计

1. 合法合规实现竞争上岗的关键点

2. 竞聘方案文件设计

3.退出方案设计

第七部:分长效机制与文化塑造

1. 动态优化机制

a 定期复盘调整:末等比例、考核指标的合理性验证

b 数字化工具应用:人才盘点系统、绩效数据看板

2. 组织文化引导

a 强化“绩效导向”价值观:高绩效者奖励、低绩效者改进

b管理者能力提升:如何有效反馈与决策

【案例分享】

内训名称:企业如何做好岗位竞聘(含不胜任退出和末调整机制)

项目内容: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项目背景:1.本部职能部门过多,人浮于事太多、人情世故太多;

2.工作有分工但达不到岗位需求标准、各自独立并压力上传;

3.人岗不匹配,忙的忙死、闲的闲死、争的争死、累的累死;

4.考和不考一个样、两张皮、形式大于内容、不合格也没说法;

5.考核指标基本上都是定性指标,类似于民主评议(德能勤绩廉);

6.没有薪酬序列,员工看不到希望,没有动力;

7.人才没有流动机制,温水煮青蛙。

内训收益:1. 国家政策熟知了,合规下如何开展此项工作;

2. 会编制职能矩阵(知晓如何界定各岗位各项工作内容工作标准);

3. 知晓岗位竞聘(含不胜任退出和末位调整机制)实操过程中出现的哪些风险

点、如何规避、实际运用中的方法和技巧;

4.成功案例进行对比和对照,通过现场问题研讨,找出差距,知晓如何弥补差距;

5.“人才池”、“人才配置中心”为何设置、如何设置、如何运作、运作过程中注

意事项以及开展此项工作的步骤和操作路径及方法。

分享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