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质量目标为导向的全流程组织协同质量管理

讲师:张小强 发布日期:10-10 浏览量:280


提升管理干部质量胜任力·构建价值型企业质量竞争力

由输入到输出·基于质量目标为导向的

《全流程组织协同质量管理》

课程背景:

中国作为“工业大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中国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与建设质量强国的历史性交汇,对中国制造而言,这既是宝贵的机遇,又是空

前的挑战。毫无疑问,产量代表今天,质量代表明天;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服务是企业的寿命!

如何真正构建由客户需求输入到客户满意度输出的质量模型,从而实现企业(销-研-

供-产-

管)为一体的全组织高质量协同驱动,将是企业“提质·增效·降本”与转型升级的硬核,

也是强国制造的必由之路。

企业要发展,质量是保证,如何通过输出经营质量和工作质量,从而输入产品质量

,不断满足客户对产品的多元化要求,是每个企业不断思考和探索的课题,如何在订单

推进过程中通过严格的质量策划和预防管理来满足客户高质量要求,持续地为用户提供

合格的产品和满意的服务,就需要我们在管理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身的胜任力,

练就火眼金睛,修炼自身内功,为公司质量目标达成与构建价值型企业做好支撑。

适合对象:

制造型企业的总经理、厂长、质量副总、质量经理、质量部长、质量主管、QA、QE、SQ

E及销售、研发、技术、采购 、生产等质量相关中高层管理者。

课程纲要:

|章节 |项 目 |主 旨 内 容 |

|前言 |质量十问 |为什么员工质量意识淡薄? |

| | |为什么各部门管理者质量协同难度大? |

| | |为什么生产部门成为了公司的“收尸”部? |

| | |为什么某个领导一句话或者签个字就能质量放行? |

| | |为什么质量会成为了“扯皮会”? |

| | |为什么质量最终还是依赖检验? |

| | |为什么产品变更频率大且在生产过程才能发现? |

| | |为什么“特采”或让步接收成为了常态? |

| | |为什么QE变成了高级IPQC,SQE变成了高级IQC? |

| | |为什么质量策划功能缺失,只有质量检验与判定? |

|一 |质量认知构建 |质量检查出来的:事后把关(1.1) |

| |------ |质量制造出来的:过程控制(1.2) |

| |六步精进 |质量设计出来的:事前预防(1.3) |

| | |质量管理出来的:流程再造(1.4) |

| | |质量经营出来的:战略决策(1.5) |

| | |质量习惯出来的:企业文化(1.6) |

|二 |质量目标导入 |市场营销系统·质量目标管理 |

| |------ |设计开发系统·质量目标管理 |

| |六大系统 |技术工艺系统·质量目标管理 |

| | |采购供应系统·质量目标管理 |

| | |生产制造系统·质量目标管理 |

| | |仓储物流系统·质量目标管理 |

|三 |供方质量管理 |供应商质量管理“四角链”确立 |

| |------ |供方·八项保障条件构建 |

| |五个支撑 |质量·八顶关键行为植入 |

| | |技术·八项措施协同赋能 |

| | |采购·八项合作条款驱动 |

| | |2、供应商质量管理三大核心实施 |

| | |(1)供方管理大会十个基本要素 |

| | |(2)供方辅导扶持十个步骤路径 |

| | |(3)供方质量保障协议十个核心要点 |

| | |3、供应商“画像”沙盘活动(方案研讨) |

| | |4、SQE职能画像与功能拓展 |

| | |5、产品及物料入厂免检实施方法 |

|四 |内控质量协同 |(1) |构建“铁三角”评价模型 |

| |------ |客户需求评价 |差异化需求引导 |

| |十个场景 | |质量、技术、销售协同评价 |

| | | |源头质量策划 |

| | |(2) |质量80%是设计出来的 |

| | |产品设计开发 |成本80%是设计出来的 |

| | | |通标化 VS 差异化 |

| | | |产品定型与质量评价 |

| | |(3) |建标:符合应用场景 |

| | |标准建立导入 |训标:指导岗位操作 |

| | | |督标:规范实施落地 |

| | | |标准化 VS 经验主义 |

| | | |SOP标准作业指导书 |

| | |(4) |工艺质量保障六大要素 |

| | |工艺设计导入 |防错工具在工艺中的应用 |

| | | |先固化再优化 |

| | |(5) |防错防呆设计制作 |

| | |工装制具与模制具制作 |质量保障工具载体 |

| | |导入 |实际应用场景分析 |

| | |(6) |构建质量与交期双评审机制 |

| | |订单评审 |质量“错题本”应用 |

| | | |将异常预防在订单下达之前 |

| | |(7) |标准依据确立关键 |

| | |进料把关 |实物样版参照形态 |

| | | |客供品处理方式 |

| | | |特殊状态管理方式 |

| | |(8) |产前质量预审的方法 |

| | |制造过程管控 |过程异常履历表构建 |

| | | |人岗技能有效配置方法 |

| | | |质量风险岗位防范方法 |

| | | |弱化过程检验形为 |

| | |(9) |1、1:10:100质量定律 |

| | |售前复盘 |2、功能与实验确认方式 |

| | | |全面复盘工具应用 |

| | |(10) |客户满意度评价的时机 |

| | |客户满意度评价 |客户满意度评价的维度 |

| | | |评价结果与质量改进 |

| | | |被动投诉 VS 主动服务 |

| | | |服务是企业的寿命 |

|五 |全流程质量植入 |依一个小组或一家企业为一个单位,根据现场提供的原材料 |

| |------ |模版,按照客户要求,应用全流程质量管理思维,借助各环 |

| |一个沙盘 |节质量工具应用,保质保量准时交付,从而打通由客户需求 |

| | |评价(输入端)到客户满意度评价(输出端)的全流程质量 |

| | |管理。 |

|六 |企业质量改进 |公司目前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诊断分析 |

| |------ |公司下一步质量管理工作中改进的方向措施 |

| |自我诊断医疗 |优秀质量管理经验分享交流 |



导 师 简 介

[pic]

中创投投资有限公司 董事长

人社部“中国创翼” 国赛评委

共青团中央 中国青年创业导师

共青团平凉市委 兼职副书记

蓝天助学志愿者协会 会 长

著作人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人才战略研究所专家委员会委员,国资委特聘运营管理专家;

清华继续教育学院经理人研修班特聘专家;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

大学等院校客座教授;香港生产力促进中心精益管理顾问;“双七”领导力大中华区启航

导师。

曾任职于 联想集团SCM供应链中心总经理;鸿海集团富士康科技PCEBG事业群生

产本部协理;法国松源股份质量副总、总经理等职务。

长期致力于企业规范化运营管理系统搭建与优化,独创并研究出了一套适合中国企业

经营环境下的运营管理模式:以精细化为底层支撑,以数智化为顶层设计,构建基于企

业价值链为导向的“人-财-物-产-供-研-销-

治”全面运营系统。开发并主讲课题有:《工业4.0与智能制造》《工匠精神与匠心智造》《零

缺陷质量管理》《降本增效》《基于价值链为导向的供应链管理》《订单及时化生产与计划管

理》《六型班组建设》《标杆管理与精益化生产运营》《以结果为导向的精益团队打造》

-----------------------

出版著作11本:

《今天你创业了吗》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砍掉浪费》

《匠心智造》

《新常态正能量》

《一本书读懂工业4.0》

《工业4.0与智能制造》

《中国智造转型升级之路与精益实践》

《不懂管理你就自己干到死》

《受益一生的哈佛谈判课》

《疯狂管理》

《中国智造转型升级之路与精益实践》

    《不懂管理你就自己干到死》





张小强





分享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