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与中华文化精神
讲师:吴孟恩 发布日期:09-09 浏览量:290
《大学》之道与中华文化精神
主讲:吴孟恩
课程背景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 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大学》,原为《礼记》中一篇,宋儒朱熹择其单独成篇,位列“四书”之一,其“修齐治平”等之精神思想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大学》号称至刚至阳之经,长期诵背,有长养正气之效,加之理解,更能体会这部经典奥妙之义。
《大学》提出的“三纲”、“七证”、“八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本课程,将带学员了解《大学》的前世今生,对经典内文有深入理解,了解修身内涵,长养浩然正气,使之对学员生活、工作、学习有所裨益!
课程收益
了解《大学》的基本内容
理解修身的内涵,对“三纲八目”简单理解
运用《大学》对个人生活、工作、学习加以指导
针对人群
企业中层、基层员工,高校师生,国学爱好者等
课程时长
1天
课程大纲
一、初步认知——了解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概念: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中国人特有的思维
2.中华文化的构成:儒家、道家、佛家(汉代以后)等诸子百家
3.儒释道三家的哲学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心灵
4.儒释道三家的是非观:明辨、调和、泯灭
5.中华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
6.儒家文化的传承:先秦、汉唐、宋元、明清等
二、背景简说——《大学》的前世今生
1.出处:《礼记》中一篇
2.作者:相传为曾子
3.演变:古本《大学》与宋本《大学》
4.解读:唐代郑玄、孔颖达、宋代朱熹、近代王文锦、南怀瑾
5.意义:至刚至阳,诵背则长养正气,修齐治平,研习则人生通达
三、三纲、七证、八目——《大学》说什么
1.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小贴士:此三纲非彼三纲——三纲五常与三纲八目
(1)明明德做何解?缘何有明德与明明德之争?生活中如何“明德”
(2)亲民还是新民?工作中何时“亲”,何时“新”
(3)至善之境到底为何境?浅谈“扶不扶”“座霸”“打老师耳光”等社会乱象
2.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
(1)知:基本素质、基础修养
(2)止:明确目标和理想
(3)定:明确的志向与坚定的信念
(4)静:不受外界干扰和诱惑、内心平静
(5)安:安于现状、安守本分、不怨天尤人
(6)虑:思虑谨慎 处事周全
(7)得:心得、学习体会、工作经验、道理
2.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格物:格物格什么?王阳明格竹之悟,工作中的“格物”
(2)致知:你真的知道吗?阳明学说的知行合一理念,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
(3)诚意:诚为商本,诚意即毋自欺,慎独之道。工作中可有操守?
(4)正心:为何生活中往往不得其正、烦恼不尽?
(5)修身:天子庶人,修身为本,领导员工,修身为第一要义
(6)齐家:齐家之道,五伦圆满
(7)治国:治大国若烹小鲜,家仁则国仁,家让则国让,部门和谐则公司和谐
(8)平天下:教也者,上所施,下所孝也。企业盛则社会盛,国盛而天下盛。
小结:大学的内圣外王修炼之道
四、拨云见日——从《大学》看财富、义利、修养
1.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2.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3.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4.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5.言悖而出者,必悖而入;货悖而入者,必悖而出
6.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7.国不以利为例,以义为利
五、修正伦常——《大学》之道与修身齐家
1.《大学》与为人之要
仁、义、礼、智、信
2.《大学》与处事之要
温、良、恭、俭、让
3.《大学》与齐家之要
五伦关系解读:夫义妇德、父慈子孝、军敬臣忠、兄友弟恭、朋友有信
六、时代呼唤——《大学》之道与新时代民族精神
1.我们用什么紧跟时代
人民有信仰 民族有希望 国家有力量
中华民族信仰: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2.从《大学》看改革与中华民族的转型
尧舜禹时期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
鸦片战争至今
3.《大学》的爱国情怀与中华民族的近代复兴
以林则徐、魏源、龚自珍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人……
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盛宣怀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人……
以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国人……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第四代中国人……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4.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结合政治实际
邓小平:结合经济实际
习近平:结合文化实际
5.“平”语有深意 “习”典最近人
习近平用典
第1集:一枝一叶总关情 第2集:治国有常民为本
第3集、国无德不兴 第4集:国之本在家
第5集:报得三春晖 第6集:只留清气满乾坤
第7集:绝知此事要躬行 第8集:腹有诗书气自华
第9集:恶竹应须斩万竿 第10集:天下之治在人才
第11集:咬定青山不放松 第12集:天下为公行大道
6.当代中国最新战略布局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来说中国意味着什么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全球背景下的中国制造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创办“亚投行”,给中国带来的实际好处
新月型包围圈下的中国的未来
瓜达尔港
雄安新区的“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7.近代中国面临的挑战与奋斗典型案例
苏联的撤走,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两弹一星精神
抗美援朝,英勇不屈,勇于牺牲的亮剑精神
华为,备胎转正,海思的居安思危
任正非:做好自己,不煽动民族情绪
8.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中华魂:儒家的魂魄、道家的风骨、佛家的心性、侠客的肝胆
以民族精神诠释革命精神
以革命精神弘扬民族精神
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克己奉公、拒腐防变
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英勇奋斗,勇往直前
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精神培育滋养井冈山精神
舍生取义、百折不挠、虽九死而不悔的精神培育滋养长征精神
坚定信念、忠贞不渝、“颠沛匪亏、造次弗离”的精神培育滋养了延安精神;
戒慎恐惧、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精神培育滋养了西柏坡精神
居安思危、时刻不忘创业难,守成亦不易的精神培育滋养了大庆精神;
尊人卑己、注重人伦敦睦、强调社会和谐的尚礼崇仁的精神培育滋养了雷锋精神;
“夙兴夜寐”、“夙夜匪懈”、“夙夜在公”、克己奉公的精神培育滋养了焦裕禄精神;
同心同德、顾全大局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治水精神培育滋养九八抗洪精神……
抗击非典精神、汶川救助精神……
9.大学之道与新时代国人实践
立志、勤学、修德、明辨、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