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收付业务
讲师:张林 发布日期:06-05 浏览量:377
人民币收付业务培训大纲
假币识别理论及技能
一、第五套人民币纸币防伪特征(流通钞)
1、钞纸及其添加物特征
2、油墨特征
3、印刷特征
4、其他特征
二、人民币假钞识别技能
一)伪造币
二)变造币
伪造币
1、真假币手感的区别
2、真假币在主体图案清晰度方面的区别
3、伪造币模仿凹凸感的手法
4、真假币在油墨的颜色和亮度方面的区别
5、伪造币模仿水印的手法
6、伪造币模仿光变油墨面额数字的手法
7、伪造币模仿全息开窗安全线的手法
8、真假币在对印标记、隐形面额数字方面的区别
9、真假币在缩微文字清晰度方面的区别
变造币
1、揭页:将人民币一揭为二,正面保留,背面粘贴上假币;
将人民币局部揭开,正面保留;背面粘贴上部分假币;
2、拼凑:将人民币水印部位的四分之一部分裁切掉,粘贴上相应假币;
3、涂改:涂改真币的冠字号码骗取收藏市场。
4、重印:将小面额真币的主体图案漂洗掉,重新印上票幅相近的大面额图案。
假币收缴、解缴操作规范及相关制度解读
就《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鉴别及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19]第3号)进行深入解读,新办法的实施,通过深入分析讲解帮助相关人员快速掌握。
一、假币的收缴
1、假币及收缴、没收业务的定义
2、假币收缴的操作程序与要领
3、法律责任和行政处罚
二、货币的真伪鉴定
1、货币真伪鉴定的有关要素
2、货币真伪鉴定的程序
3、法律责任和行政处罚
三、银行业金融机构假币实物的管理
1、假币实物的保管
2、假币实物的解缴
不宜流通人民币挑剔标准及相关制度解读
一、不宜流通人民币硬币行业标准
外观、质地、防伪特征受损,变色变形,图案模糊,尺寸、重量发生变化,影响正常流通的人民币纸币.
(一)污渍
(二)脱墨
(三)缺失
(四)粘贴
(五)撕裂
(六)拼接
(七)变形
(八)涂写
(九)皱折
(十)碳化
二、不宜流通人民币硬币行业标准
规格
污渍
磨损
变色
变形
孔洞
(七)裂痕
残损币兑换办法操作规范及相关制度解读
一、背景
为维护人民币信誉,保护国家财产安全和人民币持有人的合法权益,确保人民币正常流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残缺、污损人民币是指票面撕裂、损缺,或因自然磨损、侵蚀,外观、质地受损,颜色变化,图案不清晰,防伪特征受损,不宜再继续流通使用的人民币。
凡办理人民币存取款业务的金融机构(以下简称金融机构)应无偿为公众兑换残缺、污损人民币,不得拒绝兑换。
二、残损币兑换办法
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分“全额”、“半额”两种情况。
(一)能辨别面额,票面剩余四分之三(含四分之三)以上,其图案、文字能按原样连接的残缺、污损人民币,金融机构应向持有人按原面额全额兑换。
(二)能辨别面额,票面剩余二分之一(含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以下,其图案、文字能按原样连接的残缺、污损人民币,金融机构应向持有人按原面额的一半兑换。
纸币呈正十字形缺少四分之一的,按原面额的一半兑换。
兑付额不足一分的,不予兑换;五分按半额兑换的,兑付二分。
人民币冠字号码及相关制度解读
一、现金机具鉴别能力评测体系
1、点验钞机国家标准的主要特点
2、现金机具鉴别能力行业标准的特点与主要内容
3、现金机具鉴别能力的管理要求
二、冠字号码信息管理与假币纠纷解决机制
(一)冠字号码的记录与存储
1、冠字号码的定义
2、冠字号码记录方式
3、冠字号码查询信息系统
(二)涉假纠纷解决机制
1、涉假纠纷解决流程2、冠字号码查询贴标
(三)法律责任和行政处罚
1、银行业金融机构付出假币的法律责任和行政处罚
2、银行业金融机构妨碍查询的法律责任和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