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向价值化员工转型》
讲师:王静 发布日期:05-25 浏览量:368
0-457200-15240024612602024
2024
-3276607421880《向价值化员工转型》
《向价值化员工转型》
-806456203950王静
400000王静
课程大纲-1129030-900430601980167640【课程名称】《向价值化员工转型》
【课程背景】
我们所处的年代,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全球信息爆炸与分工加速创造出无穷的机会并带来无限可能,但也让企业难以长久维持传统优势。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以往让企业高枕无忧的核心竞争力,如商业模式、优势资源、核心技术等,在当下收到严重冲击。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人意识到,应对当下的“危“迎接未来的”机”,根本在于构建稳固的人才与富有战斗力的团队。新陈代谢,乃万物生长之道。纳新在前,吐故在后,是保障组织稳定、有序发展壮大和活力之源。职场员工快速、有效的成长并产生效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
课程《向价值化员工转型》,紧贴当下时代特征和企业人才培养需求,基于多年员工职业化提升、管理培训生等项目策划并实施落地经验,匹配符合职场员工培养趋势和规律的课程,帮助员工快速 “向价值型员工”转型,更好的塑造自身的职场价值,达到从思维到行为的转变。
【课程收益】
全面认知职场与职业的内涵,展望发展设定目标及扩展空间
确认职业人的角色定位及角色背后的责任
转变职业人的心智模式更快向价值化员工转型
掌握职场“九宫格”的具体使用方法做好自我管理提升自身职场价值
提升职业人的职业能力,从行动到问题解决
【课程对象】在岗需提升心态、技能及素养的职业人士/管理培训生
【课程时长】1天,6小时/天
【讲师分享大纲】
第一单元:职场,从业余到价值化-从思维到行为的转变
VUCA时代,企业更需要可持续发展
源自于IBM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模型”看职场价值化
价值化思维引入互动《本季度绩效表现评估》
以职业思维对四位部门同事做绩效表现评估
明确职场关系源于“交换关系”归于“价值创造”
当代职场的本质,遵循职场本质
职场发展第一公式:职场发展=绝对能力*相对价值
职场高效工作的首要行动:分析了解自我能力与相对想家
第二单元:职场,向价值化转型-关注自身成长的关键
对比思考:传统标准下的职场好员工 VS VUCA时代价值化员工
以职业价值化“金三角”看职场价值
职业价值化“金三角”与职场通用的任职资格标准构成
职场,整理成长工具《个人职场能力优势框》
工具《个人职场能力优势框》适合+喜欢+擅长+满足
技能是可训练掌握的=会干
经验是过去多做的=干得多
能力是用结果证明的=本事
职场核心竞争力“九宫格”关注自身成长的关键
三能力:做事情怎么样?
三意识:出发点是什么?
三商:基础状态什么样?
区分“三商”
逆商是拦路虎,决定连续性和韧性,需要经历磨炼
情商是关键,决定认同度与助力,需要常常的自我觉察
智商是根基,决定起点与速度,需要保持思考活性与学习能力
探究“三个意识”
职场“需求意识”
职场“结果意识”
职场“收益意识”
锻炼提升“三项能力”
专业/技术能力
人际/关系能力
思维/概念能力
盖洛普优势识别器帮助辨别个人在职场的成长性
第三单元:职场,职业生涯规划与价值化塑造
未来职场职业人职业发展趋势:从T型人才到H型人才
职场员工长期价值化塑造:职场职业生涯发展三阶六段
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你是谁?
你应该是谁?
是什么决定了你的角色与定位
做好自我管理-“你”在组织中的“角色”以及角色的背后
职场三大角色及关键任务
执行角色:用行动将目标变成结果
管理角色:通过别人完成工作
领导角色:通过营造组织氛围提升组织绩效
确定自身在职场的角色定位做好自我管理更好的提升在职场的价值
练习:你将如何规划未来工作
第四单元:职场,与上级(管理者)完美适配提升自身价值
在职场为什么要与上级达成完美适配?
执行角色,用行动将目标变成结果-我们就是来帮上级解决问题的!
引入:现场共创-上下级需求链接
与上级达成完美适配秘笈-洞察自身与上级所需
工具《职业人对上价值清单》
如何领受日常性工作?
日常性工作VS重要工作的区别
如何领受重要性工作
领受重要性工作工具“重要任务领命三步法”
重要性工作任务领命沟通模版
职场员工向价值化员工转型总结:职业乐业“四不”与“四多”
课后书籍推荐:
《认识商业》、《优势加速器》、《非暴力沟通-实践版》、《关键对话》、《关键冲突》
课后个体&群体分析:
个体分析(两者选其一):
《逆商竞争力》-通过学员填写调研问卷做个体分析-主要探索学员逆商四个层面,控制、归因、影响、持续,较多用于员工工作承压、情绪管理、领导侧重。
《价值源动力探索》-通过学员填写调研问卷做个体分析-主要探索学员深度需求与动机,较多用于员工激励。
群体分析:
《员工融合(凝聚力)探索》通过学员填写调研问卷做组织/团队分析,主要关注于领导、氛围与关系、架构、个人成长、目标、流程、绩效机制七个层面,可做组织/部门分析,较多用于员工融合(团队凝聚力)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