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用原理,遵循规律,助力技术创新-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讲师:梁晨 发布日期:03-01 浏览量:312


复用原理,遵循规律

助力技术创新-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课程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

是第一动力。面对VUCA时代,企业希望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技术

创新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传统的创新方法如试错法、头脑风暴法等在具体的技术问

题解决和预测方面作用极其有限。如何提升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实现更多的技术创新

与突破,成为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如何克服技术攻关中常见的思维惯性?

如何精准地定义、分析技术问题?

如何创造性地解决技术难题?

如何有效地预测技术发展方向?

TRIZ理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是由前苏联发明家阿奇舒勒(G. S.

Altshuller)于1946年创立,通过对大量发明专利进行分析,总结出各种技术发展变化遵

循的规律模式以及解决各种技术问题的基本原理和法则,形成了一套创造性地解决技术

问题、预测技术发展方向的系统的创新方法体系。

【课程收益】

1. 帮助学员深入理解掌握TRIZ分析、解决技术问题的流程方法。

2. 帮助学员深入理解掌握TRIZ中的五种创新思维工具。

3. 帮助学员深入理解掌握TRIZ中的四种分析工具。

4. 帮助学员深入理解掌握TRIZ中的四种方案生成工具。

5. 帮助学员深入理解掌握TRIZ中的两种预测工具。

6. 指导学员运用TRIZ工具获得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可行性概念方案。

7. 为企业培养技术创新骨干人才。

【课程特色】

1. 体验活动导入,身心感受创新,原理深入讲解。

2. 思维碰撞分享,互动学习参与,迷你案例研讨。

3. 小组观点竞赛,聚焦中心主题,付诸行动实践。

【课程对象】

分管研发、技术的各层级管理者;一线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

三年技术工作经验,有实际课题,并具备后续实施验证条件)

【课程时间】2-5天(6小时/天),依据实际需求选择讲授模块确定。

【课程大纲】

模块一:TRIZ是什么?TRIZ为什么?

1、技术创新面临的四大困惑

2、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概述

3、TRIZ的两个核心思想

4、TRIZ的三层工具体系

5、TRIZ的解题模式-小山模型

模块二:如何克服思维惯性?

常见的思维惯性

IFR法(最终理想结果)

小人法

STC法

金鱼法

模块三:如何定义技术问题?

1、系统与功能

2、系统思维

课题实操:描述、定义课题,确定系统边界,定义系统IFR。

模块四:如何进行系统组件分析?

1、组件分析建模方法

2、组件分析案例分享

课题实操:构建组件功能模型。

模块五:如何进行系统裁剪分析

裁剪方法及步骤

系统裁剪方法应用案例分享

利用系统裁剪法规避已有专利

课题实操:构建系统裁剪的创新方案。

模块六:如何运用物场模型和标准解系统生成创意方案?

1、系统组件模型与物场模型

2、标准解系统

3、常用的标准解解析

课题实操:构建基于物场模型的创新解决方案。

模块七:如何进行因果分析?

1、因果关系

2、因果分析方法

3、因果分析方法应用案例分享

课题实操:构建技术问题的因果链。

模块八:如何进行资源分析?

1、认识资源

2、科学效应与派生资源

3、资源分析工具-九屏幕法

课题实操:构建解决技术问题的资源列表。

模块九:如何运用技术矛盾与创新原理生成创意方案?

1、寻找问题背后的技术矛盾

2、四十条创新原理

3、运用创新原理解决技术矛盾

课题实操:构建基于技术矛盾与创新原理的创新解决方案。

模块十:如何运用物理矛盾与分离方法生成创意方案?

1、物理矛盾与技术矛盾的区别

2、物理矛盾的四种分离方法

3、物理矛盾案例分享

课题实操:构建基于基于物理矛盾的创新解决方案。

模块十一:如何进行技术系统进化方向预测?

1、技术发展的S曲线

2、八大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3、运用技术系统进化法则进行技术预测

4、运用技术系统进化法则进行专利规避

课题实操:构建系统的进化创新方案。









分享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