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定位与规划》

讲师:裴中阳 发布日期:03-19 浏览量:606


战略定位与规划

【课程背景】

在主客观环境变动日益剧烈背景下,传统的战略规划已是走入穷途末路。

战略的价值在于指引发展方向,而现有理论工具或者停留在营销定位层面,或者局限于竞争策略领域。

凭借开创性的“战略定位三部曲”,裴中阳先生一举攻克战略何以是方向之国际难题,奠立起战略规划暨战略管理的核心基础。通过课程学习,对战略定位及规划理论有清晰认识,对企业做强做大的普遍规律有深入理解,对梳理自身发展方向和资源配置模式有重要启发。

【课程大纲】

(一)传统理论检讨

1.什么是战略规划?实践中为何往往只能“墙上挂挂”?

2.战略管理十大流派:瞎子摸象,无法解决发展方向问题,公司级战略缺失。

3.浑水摸鱼:以营销定位、竞争策略及赶超战略来替代战略方向,后果严重。

4.现实困惑:没有定位,何来方位、何以转型?没有定力,何谈抗风险能力?

(二)战略定位创新

1.产业边界:企业所从事的业务范畴宽度和产业链跨度。

(1)产业本质界定法:从客户本质需求、而非自身专业技术特征出发。

(2)产业边界动态论:高度聚焦方能突飞猛进,领先企业须及时转型。

(3)产业链掌控术:做产业并非一定通吃产业链,应抓住关键环节整合资源。

2.商业形态:在产业(链)中,企业作为商业组织的存在形态。

(1)什么是商业本质的“本质”?就是商业形态,这是商业模式的基础。

(2)要摆脱低端制造业困境,就必须重视商业形态升级(轻资产)。

(3)从提供产品、服务,到提供解决方案。

3.竞争地位:企业所在市场领域中的竞争位序。

(1)市场竞争应先各就各位,再不断上位。

(2)赶超战略、标杆竞争害死人。

(3)竞争策略首先取决于竞争地位:小企业重竞争,大企业讲联盟。

小结:战略定位就是企业的发展方向,在内外部环境分析基础上,确定自身的产业边界、商业形态与竞争地位;其中产业边界决定扩张路径与资源配置,商业形态决定商业模式与组织模式,竞争地位决定竞争策略与盈利水平。

(三)战略重新规划

1.结构组成:战略愿景、战略定位、战略竞争、战略目标。

2.注意事项:愿景不能是自身理想目标,定位不能是营销或产品定位,竞争策略必须是以方向正确为前提,而战略目标本质上是一种预测。

3.战略管理:制订规划、实施规划、评估规划、调整规划。

小结:战略管理暨规划都必须以战略定位为核心、为基础,既要方向坚定、又要与时俱进。

四、案例讨论分享

(一)热点案例讨论

1.谁是凉茶大战“加多宝式悲剧”的幕后推手?

2.格力转型路在何方?美的多元化是否技高一筹?

(二)实操案例分享

1.1000万元起步、8年成就污水处理业霸主的秘籍。

2.互联网创业公司的战略定位与商业模式。

3.贸易类央企如何转型整合传统的石材产业。

4.破产重整的军工企业是如何快速走出泥潭。

以上案例根据情况会做适当取舍,并及时更新。

企业因经营而盈利,因管理而发展,因战略而成功,因文化而卓越。

分享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