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理念与发展》

讲师:徐力 发布日期:03-31 浏览量:793


《管理的理念与发展---从百年变迁中看管理》

徐力

【课程背景】

管理发展了百年,虽很难定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学科的交叉……诞生出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管理、项目管理等众多分支,逐步变成纷繁复杂的管理森林。

我们学习理工文史医,对面问题有着无比的自信,凭借着卓越的努力走上管理岗位,带领团队,却发现不是每个人都像自己,倍受打击。于是一头扎进管理的森林,学习最先进的管理理念,追求“扁平化”、“OKR”、“变革”、“学习型”……却发现在自己团队很难落地,最后迷失在管理的森林中,反而被管理拖累……

我在华为时,曾见过一位非常厉害的PL,作为女生付出了很大的才智与努力,在她带上团队后,身先士卒地为下属解决问题到末班车是常态,却在组织测评被告知在末位,她曾哭着向PM要求重回技术岗位。这是众多基层管理者中的缩影,如何让他们尽快地系统地掌握管理的体系,而不是让他们用有限的时间在森林中碰壁,这样才能重拾管理者的信心,针对自己的团队、自己的业务,寻找出合适的管理模式。而这位PL的华丽转身,只用了两个月……

作为华为08年绩效管理推动者、PDU变革参与者、3S全面绩效体系提出者,徐力老师15年专注在绩效与长期激励领域,帮助金融企业设计资产与资金端的绩效平衡模型,实现业绩三年从50亿增长到170亿;诊断投资目标企业绩效关键点,及时止损,避免数十亿资金的损失;将3S绩效体系用于健康管理企业,实现三个月损益两平,业绩每月保持20%的增速,年增长十倍。

徐老师作为绩效总监一线实战的15年,也是做为企业管理者课程的资深讲师,只有让管理者系统地掌握了管理,统一了管理语言,企业的战略、目标才能真正落地到实处。

课程未采用《非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选、用、育、留四个传统架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中的分支,只有明白了管理过程中人的转变,才能意识到人力资源的核心理念;二是现在人力资源体系架构不再局限于四大支柱,会有更多灵活多变的的模式,但其核心理念却一直未变;三是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与企业相适配,更多的应该启发管理者去寻找合适自己团队与业务的方式,而不是将不适合的模型生搬硬套。

《管理的理念与发展》采用了从定义管理开始的1900年到2000年,以每十年进行划分,用当时主流的管理理论与代表人物为基础,梳理出管理发展的脉络,引导学员在短时间内系统地了解管理的体系,明晰管理理论的作用范围与作用边界,以帮助其在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管理模式来落地。。

【课程收益】

了解在不同社会阶段的管理理论产生的原因与影响

掌握管理中的基本理论,如科学管理、XY、需求层次、双因等

通过案例、学习与讨论,理解并掌握理论适用的条件、边界及影响

学会根据自己的业务、团队特性,找到合适的管理模式

帮助企业将管理者快速引入门,调动其对管理的兴趣与积极性,发挥主观聪明才智给企业带来匹配的管理模式

【课程特色】

跳出人力资源管理的局限,扩大到管理的体系

清晰的管理发展脉络,让管理者在管理森林中找到定位

不再是“知其然”,更注重“知其所以然”

高密度高浓缩的饱和安排

【课程对象】

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中基层管理人员、管理骨干及后备

【课程时间】6-12小时

【课程大纲】

古典理论

1900-1910:秒表科学

经济人假设(X理论)

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

管理的五要素

管理的十四条原则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

搬矿与挖矿实验

科学管理原理

1911-1920:福特时代

流程的分解

流水线的产生

社会影响与弊端

1921-1930:发现组织

权力理论:韦伯

理想的官僚组织模式

古典管理理论

经理人的三项职能:巴纳德

成功的职业经理人:斯隆

职业经理人的特质

事业部组织结构的雏形

管理思想的核心

近代理论

1931-1940:关于人的探索

霍桑实验

照明实验

福利实验

访谈实验

群体实验

社会人假设(Y理论):梅奥

冲突管理:芙丽特

冲突的三种解决方式

领导的四项基本能力

当代理论

1941-1950:战争的教训

管理对战争的贡献

全面质量管理:戴明

1951-1960:在梦想中的生活

对消费者的研究:德鲁克

营销时代:

4P理论:麦卡锡

4C理论:科勒特

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

双因理论:赫兹伯格

人性的假设:麦克雷戈

1961-1970:了解战略

理论一:

战略先于组织形成:钱德勒

小米案例

理论二:

战略服务于组织:安索夫安索夫矩阵

P&G案例

可口可乐案例

理论三:

战略无法规划:明茨伯格

华为案例

1971-1980:组织瘫痪

戳破自负的泡沫:托夫勒

经理人的三个角色:明茨伯格

管理的软肋

理想团队的九种人:贝尔宾1981-1990:追求卓越的冒险

Z理论:大内

非线性战略管理:大前研一

竞争研究:波特

竞争战略

竞争优势

追求卓越:彼得斯&沃特曼领导者工沟通具备的四项能力:本尼斯

1991-2000:权力的新平衡

企业流程再造BPR

组织构想

无结构组织:彼得斯

三叶草组织:汉迪学习型组织:圣吉

矩阵模式:ABB

事业部制:GE

精益模式:TOYOTA

互联网直销模式:DELL

分享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