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最为发达也最为活跃的地区,从今年开始,长三角地区的企业频频出现“异常”倒闭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正在从个体变成群体,从迹象变成趋势。整个长三角地区的民营中小企业,几乎可以说是家家自危。
不仅是长三角地区,可以说,中国大部分民营企业都遇到了原材料价格猛涨、人民币升值、用工成本激增不能被改变的事实,在我国要致力保护生态环境、力争节约能源的政策前提下,只能要求那些中小企业适时搞产业升级。而产业升级是需要大量资金的。
目前,由于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有资金短缺的困扰,再加上我国的一些银行要看借款人的实力才发放相应数量的贷款的政策面前,无路可走的一些中小企业只能冒险走民间借贷一条路。而由于民间借贷利率高,等于是将那些既要承受原材料价格猛涨、人民币升值、用工成本激增困扰,又要力保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关的中小企业往死路上逼。
在这个非常时期,中小企业该如何面对这水深火热的境地?又凭什么来与大企业相抗衡?资金肯定是一方面,资金严重短缺,要知道怎么用最少的钱来获得最大的利益,更重要的是要如何取别人之长来补自己之短,让自己的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一个中小型企业来说,由于实力所限,论资金、技术、实力,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都无法相比,但它们同样要生存,要发展,要效益。因此,他们个个都谨小慎微,害怕打水漂担风险。十分强调钱的使用是否到位,十分强调投入产出比是否合理,一段时间后是否赢利。
由此,中小企业在组合运用营销手段上一定要强调个性化的定位和差异化的诉求。脚下的路也许有千万条,但最根本的一条应该是:尽中小企业最大的能力“整合自-全球品牌网-身资源”,并根据增值、扩张后的资源,积极寻求企业发展的出路。在企业的技术、资金、人才、销售网络、产品、品牌、营销、管理水平以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要素中,你
上一条: 微博的商业化应当缓行
下一条: 人民币升值将成抗通胀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