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勇老师的文章
重庆通报“中标85万网购299”舆情:为何规则形同虚设,层层失守
重庆通报“中标85万网购299”舆情:为何规则形同虚设,层层失守9月6日晚,由重庆市财政局、重庆市教委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发布《关于重庆三峡学院防火墙及DNS设备采购事件调查情况的通报》。该通报是针对5月9日爆发的“中标85万网购299”舆情,细看该调查报告,本来严肃层层把关的政府招标采购,居然如...
讲师:沈志勇2025-09-09
党建引领构建“舆情吹哨,部门联动”的网络舆情治理模式
党建引领构建“舆情吹哨,部门联动”的网络舆情治理模式“舆情吹哨,部门联动”这个提法是笔者根据网络舆情治理的特点,借鉴“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提出的网络舆情治理创新模式。先解释一下“网格吹哨,部门报到”。这一机制最早源于北京市平谷区的实践,而后在北京市试点推广,之后被吸纳到“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具体...
讲师:沈志勇2025-09-09
党建是破解网络舆情治理难题的一把钥匙
党建是破解网络舆情治理难题的一把钥匙党建制度在社会综合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网络舆情治理领域却相对薄弱。如何利用党建优势破解‘线上爆发、线下根源’的治理难题,成为亟待探索的关键。近年来,通过运用党建制度推动跨部门、跨组织,跨体系协同在基层的社会综合治理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网络舆...
讲师:沈志勇2025-09-09
“青少年控烟”绍兴鲁迅纪念馆应有作为
“青少年控烟”绍兴鲁迅纪念馆应有作为近日,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的“鲁迅夹烟网红打卡墙”因为一位游客的投诉引发网络舆情。该游客发文称该网红墙可能会误导青少年吸烟,她还联系“浙里办”,希望能够更改夹烟的动作。其实所谓“投诉”更接近一位热心游客的合理化建议。官方迅速回应。回应的核心概括起来就是:鲁迅夹烟符合...
讲师:沈志勇2025-09-09
武汉大学的舆情困局从2年前就开始了
武汉大学的舆情困局从2年前就开始了武汉大学如今所面临的舆情困局,从2023年7月,杨同学在校内举报肖同学性骚扰就开始了。女生的证据不能直接证实性骚扰,所以学校迟迟不能决定,也未能有效引导当事女生。比如通过报警,让公安机关来调查取证,是否能令女生信服?或者支持女生走司法途径,让法庭裁决?最终的情况是,...
讲师:沈志勇2025-09-09
“警察深夜上门”频发争议 网络舆情处置应慎用警力
“警察深夜上门”频发争议 网络舆情处置应慎用警力最近“警察深夜上门”又引发新的网络舆情。事件的起因是,8月18日,湖南永州宁远一位市民曝光当地某乡政府上班时间大量缺岗,引发网络舆情。8月20日,该市民在朋友圈转发了一条当地某部门的“关于因为前述舆情事件要加强内部办公考勤和工作纪律整改的内部通报”,根...
讲师:沈志勇2025-09-09
长期舆情洁癖,对负面言论一刀切,加剧了“沉默的螺旋”
长期舆情洁癖,对负面言论一刀切,加剧了“沉默的螺旋”“沉默的螺旋”由德国学者伊丽莎白-诺依曼在1974年提出,核心的逻辑是:人们由于害怕孤立或怕被攻击,不敢提出自己独立的或不占主导的看法,从而导致舆论一方的观点越来越沉默,另一方观点越来越强势的螺旋发展过程。沉默的螺旋揭示了这样的规律,舆论在演变过程...
讲师:沈志勇2025-09-09
国家卫健委调查组通报董某莹事件 北京科大何时回应?
国家卫健委调查组通报董某莹事件 北京科大何时回应?8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调查组通报关于肖某董某莹事件调查处置及问责情况。该通报中提到其北科大成绩单系伪造,学位论文抄袭的事实:2019年1月,北京科技大学班某娟(系董某莹姑姑,时任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通过李某宽(时任教务处注册中心主任),为董某...
讲师:沈志勇2025-09-09
关于舆情治理,新华社的这两篇文章信息量很大
关于舆情治理,新华社的这两篇文章信息量很大8月13日,新华视评发布《舆情应对“唯上不唯实”是一种“向上甩锅”》。8月14日,新华社快看 发布视频评论《莫把民情都当作舆情》。中央媒体连续发声,直指目前舆情治理领域突出的问题,说明这些问题具有普遍性和迫切性,不得不引起重视。两篇文章针对性非常强,不仅指出...
讲师:沈志勇2025-09-09
再谈包头市讲师团人才引进萝卜岗舆情处置:锤子不应轻轻落下
再谈包头市讲师团人才引进萝卜岗舆情处置:锤子不应轻轻落下8月9日,由包头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等部门组成的包头市委调查组公布了“包头市讲师团人才引进有关问题”调查通报:经查,讲师团人才引进中存在因人设岗、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议事决策程序不规范等问题。依据调查结果,认定2025年讲师团人才引进招考结果...
讲师:沈志勇2025-09-09
是一锤定音还是一片批评?从“官方通报”看网络舆情治理
是一锤定音还是一片批评?从“官方通报”看网络舆情治理近年来,在网络舆情事件中,官方通报成为有关部门回应处理网络舆情的重要载体。官方通报的内容不仅通报了事情本身,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有关部门对网络舆情的意识态度,反映了舆情治理的能力水平,反映了背后工作做的是否扎实,宗旨意识强弱。为什么有的官方通报能一...
讲师:沈志勇2025-09-09
湖南湘阴肖新良“翻案”的舆情治理启示
湖南湘阴肖新良“翻案”的舆情治理启示2025年6月25日,随着湖南省高院作出的终审判决,历时2年,3次审判,湖南湘阴肖新良终于迎来“翻案”。事件的起因是2023年7月,当地政府推动的市政改造工程中发生了一个事故,当事人看到一条关于该事故的短视频,随手评论了一句:还在搞豆腐渣工程,统一招牌?大约2天后...
讲师:沈志勇2025-09-09
舆情思考:网络曝光不应变成网络暴力
舆情思考:网络曝光不应变成网络暴力最近河南某周口妇产科医生因不堪长期被网暴而跳楼轻生。这一沉痛的事实,再次提醒我们网络暴力的危害,执法部门和广大社会公众应该警惕。首先,要区分网络曝光和网络暴力。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
讲师:沈志勇2025-09-09
舆情应对:遭遇网络暴力,个人如何处置?
舆情应对:遭遇网络暴力,个人如何处置?8月1日20时38分,在“经历三个账号连续7个多月的网暴,陷入极度无助、求告无门之后”,河南周口57岁的女妇产科医生,从工作单位楼上跳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坠楼之前,她还打了孙子的视频通话,难以想象她是多么的绝望与不舍。近年来,已经多位人士因不堪忍受网络暴力而轻...
讲师:沈志勇2025-09-09
广西防城港奔驰“亮证姐”事件:小事情何以引爆大舆情?
广西防城港奔驰“亮证姐”事件:小事情何以引爆大舆情?8月3日上午8时,广西防城港官方针对“亮证姐”事件发布通报,解答了对外界关注的各类疑问。作为舆情的观察者和研究者,笔者的疑问是,一件发生在乡村道路上的小事,何以引爆轰轰烈烈的大舆情?结合媒体报道,回顾事件的关键节点,看看在会车发生后(7月22日下午...
讲师:沈志勇2025-09-09
武大图书馆“性骚扰”事件思考3:及时回应舆情为什么这么难?
武大图书馆“性骚扰”事件思考3:及时回应舆情为什么这么难?此次事件从最初女性当事人通过网络曝光(2023 年 10 月 11 日下午),到现在将近 2 年,武汉大学始终对事件缺乏回应。在 2024 年 2 月 4 日,南方都市报的报道中有这样的描述:“针对肖母谈到的处分决定、申诉情况,南都记者多次联...
讲师:沈志勇2025-09-09
武大图书馆“性骚扰”事件思考2:舆情应对不能坐等“上级安排”
武大图书馆“性骚扰”事件思考2:舆情应对不能坐等“上级安排”7月 31日晚,武汉大学校长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电话采访,回应舆情。校长能够公开回应,本来是好事,但却因一句“等上级的安排”,令舆论哗然,引发新的舆情。这恐怕是校长本人和校方都不愿意看到的。先回顾这次采访。校长一共回答了两个问题:关于武汉大学...
讲师:沈志勇2025-09-09
武大“性骚扰”事件思考1:舆论审判易反噬,舆情应对须实事求是
武大“性骚扰”事件思考1:舆论审判易反噬,舆情应对须实事求是7 月 25 日,此前曾备受瞩目的“武汉大学图书馆性骚扰事件”,终于迎来了一审判决:不能认定男生肖某某针对特定对象实施了性骚扰,驳回女生杨某某的全部诉讼请求。武汉市经开区法院的判决书中指出,结合肖某某皮肤病史、公共场景特征及双方零交流等事实...
讲师:沈志勇2025-09-09
第 1 页
首页讲师分类